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泰州市廣大黨員聞令而動,紛紛下沉一線網格,和2萬余名網格員組成紅色黨小組共同抗疫,“紅色網格”應運而生。
如何讓網格治理更精細、網格服務更溫暖、群眾參與更積極?破解這些難題,方法多元,而培育和做優網格文化,無疑是最具魅力的那一種。泰州歷史悠久、文化絢麗。在推進網格化治理向縱深發展時,立足豐厚的人文資源,擦亮網格文化底色,將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覆蓋至每一個網格中,激發群眾主角意識,推動網格服務升級。據泰州市委政法委負責人介紹,網格與文化的相互融合、交相輝映,使得網格治理更靈動、更有張力、更具成效,提升了廣大群眾的精氣神,聚攏了人人參與的人氣,勾勒出一幅鄰里和諧、幸福祥泰的平安畫卷。
泰州是戲曲之鄉、文化之鄉?!帮埡舐犜u話、入夜賞閑戲”,是泰州人日常的生活情趣。以網格為單元,以興趣為紐帶,面向基層、豐富載體、注重實效,泰州建成各級各類法治文化陣地1974個,創作法治文化作品237個,開展“我的網格我的家”文化巡演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1270余場次;依托網格內現有公園、廣場等各類公共資源,加入“普法亭”“法律橋”、法治謎語走廊、法治漫畫墻等法治元素,將法治宣傳融入群眾日常休閑之中。
人民群眾是網格治理的主角。泰州市讓村規民約“活”起來,內化于心。以強力推行村規民約為小切入口,優化網格治理,改善干群關系。各地相繼成立紅白理事會、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協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促進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形成有序和諧的文明鄉風。隨著網格文化的深度融合,政府的角色由行政號召向扶持引導轉變,把自上而下的“送文化”與織網補位的“種文化”有機結合,有效整合分散資源,更好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網格是治理的基礎,服務是最好的治理。推進網格文化建設,最終的落腳點在于推動網格服務提檔升級,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活力,讓更多社會力量來治理社會末梢和細節,泰州通過降低社會組織準入門檻,在全省率先開展“三證合一·一證一碼”登記制度,讓想在基層干事的社會組織放心干、大膽干。
興化市昭陽街道長安社區黨委積極探索、認真總結,形成“長安365”社區網格文化服務品牌,寓意讓社區長治久安365天、讓居民快樂幸福每一天。其中,“3”,指美麗社工、優秀黨員、核心志愿者三者聯合,形成社區服務合力;“6”,指日常工作中為居民提供政務服務、法律服務、生活服務、文體服務、關愛服務、平安服務等六大類22項服務內容;“5”,指智慧關護、生活無礙、醫療上門、便民到家、愛心共享五個維度的社區網格服務體系。 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