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姜堰區張甸鎮數字化城管采集員劉小飛在例行巡查時發現,金葉街張甸小學路段因夜里下雨道路積水。劉小飛隨即掏出“城管通”采集器,拍照、定位、錄入信息,及時上報至姜堰區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數字化城管平臺。平臺工作人員受理后,迅速分類派發至張甸鎮數字化城管二級平臺。樹壽江等3名城管隊員接到派單,立即趕到現場,疏通堵塞的窨井,排清路面積水,方便學生和家長安全出行,整個過程前后不到半小時。這是姜堰區數字化城管精準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個縮影。
過去,城市管理主要靠城管隊員“東奔西走”,有時發現問題也難以及時解決,比如電線上纏掛的風箏、綠化帶內破損的消防栓、紅綠燈立桿缺失、交通信號燈不亮等問題,并不屬于城管部門管理范圍。
如何一網打盡城市管理難題,精準高效掃除文明城市創建“攔路虎”?2018年7月,姜堰區率先優化數字化城管平臺,將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與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結合,整合應用多項數字城管技術,創新信息實時采集傳輸手段,研發數字化“城管通”采集器,并將各鎮(街)全部納入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姜堰城鄉各地皆配足數字化城管采集器,安排訓練有素的采集員巡查“定位”問題,及時上傳數字化城管平臺。受理員針對問題分類派單后,指定相關部門專業人員及時處置、反饋,最終經過采集員核查后方能結案,真正構建起問題上報、受理、派遣、處置、反饋、核查、結案的閉環流程,實現了城市管理的全領域、全時段監管。
在此基礎上,去年姜堰區又全面整合網格和數字信息資源,將數字化城管平臺接入姜堰區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實現提檔升級,進一步細化問題信息內容,分為事件和部件兩大類問題。其中,事件又分市容環境、宣傳廣告、施工管理、街頭秩序、突發事件、其他事件六大類,包含101個小類;部件則分為公共設施、交通設施、市容環境設施、園林綠化設施、拓展部件、其他部件六大類,包含136個小類。數字化城管平臺工作人員徐海琴說,如此細致入微的問題分類,使得數字化城管平臺發現處置問題更加精準高效,節約了人力資源。如今,姜堰城區僅需11名采集員,各鎮(街)也只需要2-3名采集員,就能做到發現、處置各類問題輕而易舉、一路綠燈。
5月10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姜堰城區采集員移小梅巡查至上海路四支河橋東側時發現,一處交通信號燈桿根部的串線孔蓋移位,可能隨時掉落,存在安全隱患。移小梅按照數字化城管工作流程,立刻上報問題信息。受理員將其分為部件類-公共設施類-燈桿設施小類,派發至交警部門安排專業人員到場維修。當天上午11時許,燈桿維修完畢,工作人員反饋處置結果。受理員通知移小梅到場核查,核查無誤后上報平臺結案。
今年以來,姜堰區數字化城管平臺已處置各類問題1萬多件,其中,部件621件、事件9798件,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城市精細化管理網絡。下一步,該區將持續發揮數字化城管平臺優勢,精準高效破解城市管理難題,為文明城市創建注入新動能。
錢宏斌 許嘉宸 喬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