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作為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钡ね絽^寶堰鎮團結村黨委書記唐剛,用一句話將記者心中有關他的疑問進行了注解。
從一名受聘負責村里宣傳工作的普通“村干部”,到遠近聞名的“百姓名嘴”,再到市級經濟相對薄弱村的黨委書記,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作為中履行使命,在擔當中見證初心,日前被授予“鎮江好人(大愛之星)”稱號。
“踏實干,沒有我們干不成的事”
采訪唐剛是在他的行程中進行的。受當前新冠疫情影響,村里招商引資過來的企業在運輸設備時遭遇物流“梗阻”。唐剛聽說消息后,第一時間約見了企業負責人,共商對策,紓難解困。
2022年1月,唐剛調任寶堰鎮團結村黨委書記,履職剛過百日。團結村是市級經濟相對薄弱村。唐剛說,發展經濟是自己任上的“必答題”。按照省、市相關目標計劃,力爭村集體經濟每年增長40萬元以上,如期實現2025年達200萬元目標。
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為此,上任伊始,唐剛便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走訪調研,把了解村情民意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步,制定出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細化目標任務,明確時間節點,確保向群眾兌現承諾。截至目前,團結村簽約占地538畝農光互補光伏項目一個,總投資2億元,引進外貿出口針織企業一家,駐村企業已有14家。此外,劉西片區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正有序推進,涉及村民出行、環境、醫療、文化等方面的民生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強村富民”步伐堅定而有力。
“踏實干,沒有我們干不成的事?!碧苿倢τ浾哒f。
“如實說,沒有群眾聽不進的話”
團結村位于寶堰鎮東部,是屬于茅山老區的“純農業村”,下轄12個自然村,人口2963人,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嚴重。如何破解“想發展卻難發展”的困局?唐剛認為,“發展之困”歸根結底是“思想之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是當務之急。
為了讓廣大群眾和基層黨員能夠以新狀態、新思路、新辦法應對發展路上的風險和挑戰,他堅持用小角度講明大道理,用身邊事講活硬道理,用“土教材”講透“新道理”。
“如實說,沒有群眾聽不進的話?!痹谔苿偪磥?,與群眾交流務必“實”字當頭,容不得粉飾與浮夸。早在2017年,丹徒區成立村級“金山理論講習所”,他作為首位村級宣講員開始為基層群眾做理論宣講。為了讓群眾坐得下、聽得進、弄得懂、記得牢,他擠出大量時間來閱讀學習“武裝”自己。遇到自己也吃不透的內容,從不含糊,想盡辦法弄通、弄懂、弄實。
寶堰鎮黨委宣傳委員倪立告訴記者,唐剛的理論宣講從不浮于表面,他知道群眾需要什么,專業性極強的內容經過他的剖析解讀后,用樸素的語言表達出來總能抓住人心,講出“百姓味道”和“時代聲音”。
2019年1月,唐剛被丹徒區委宣傳部聘請為“百姓名嘴”基層理論宣講團成員。此后,他每年大小宣講近60場左右,從田間地頭到機關學校,從鄉村一隅到省市賽臺,聽眾累計超過5萬人次。
“三股勁”,凝聚一身正能量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場不同凡響的主題宣講都源于厚積薄發的敬業精神。熟悉唐剛的人都說,他身上有“三股勁”:干勁、鉆勁、闖勁。
基層宣講員的“短板”通常在于理論認知,唐剛不僅閱讀了大量的理論文獻資料,還圍繞鄉村建設、基層黨建、紅色文化等主題撰寫理論文章、調研報告,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闡明自己的觀點,提高站位,升華認識。2021年,他被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聘為黨史專家組成員。
寶堰鎮被史學家稱為“江南抗戰第一鎮”,留下了無數英雄的印記,唐剛自告奮勇地接下了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義務講解員的重任,為的是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煥發時代光芒。2017年,他用40天時間打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黨建綜合文化展示廳,成了人們了解古鎮寶堰的窗口,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已陸續接待參觀人員1000人次。他還自發成立了一支由法官、律師、司法工作者組成的義務普法宣講隊,連續多年為群眾開展普法教育,義務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2021年3月,為期5天的江蘇省首屆“青繪鄉村”青年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決賽鎮江集訓營在寶堰鎮寶堰村開營。作為全市唯一的競賽基地負責人,背后是唐剛鍥而不舍的努力,當時還在寶堰村工作的他,克服種種困難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奪得競賽基地資格,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特色田園鄉村的綜合設計團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和曝光度。本報記者 季翔 崔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