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揚州視察,稱贊“揚州是個好地方”,為我們踏上現代化新征程提供了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460萬揚州人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確立了“聚焦‘三個名城’,爭做‘三個示范’”戰略定位,系統展開了全力打造產業興旺、城鄉融合、美麗宜居、人民幸福、文旅共興、活力彰顯“六個好地方”的工作布局。
今起,本報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專欄推出“總書記請放心”系列報道,記錄揚州人民牢記囑托、奮發進取、砥礪前行的生動實踐,激勵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合力譜寫“好地方”建設的現代化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記者 周晗
4月14日,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啟動,至4月28日實現全線通水,這是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記者日前獲悉,揚州作為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城市,2013年10月正式通水,近十年來已輸送清水544億立方米。
“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調研時,重點考察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起點、始建于1961年的江都水利樞紐,指出要繼續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完善規劃和建設方案,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福祉,關乎長遠發展。揚州正以水起筆,堅持調水、節水兩手硬,確?!耙唤逅虮绷鳌?。
“智慧大腦”保障調水、節水兩手硬
“調水、節水兩手硬的關鍵是做到時時刻刻心中有數?!痹诮妓麡屑~抽水一站和二站之間,有一棟“智慧建筑”。這是南水北調江蘇集中控制中心,約300平方米的大廳里,三面墻都安裝有顯示屏,屏顯數字不時跳動變化。
“我們現在觀察的是江都東閘引水情況、寶應泵站機組運行情況?!敝行呢撠熑私榻B,這是南水北調江蘇智能調度系統,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讓南水北調沿線14座泵站、62臺主機組及河道工程的工情、雨情、水情等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形成動態監測網絡,有效提高南水北調工程水量優化調度、遠程集中控制、智能管理決策、應急響應處置等水平?!巴ㄟ^數字化遠程監控,每一臺機組的開停都能實時操控?!?/p>
借助“智慧大腦”調水、節水,這是揚州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的殷殷囑托,守護“一江清水北送”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揚州緊緊圍繞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高質量發展、幸福河湖建設、水治理能力現代化等目標任務,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綜合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同時以水起筆,書寫“好地方”揚州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確保北送的“每一滴水”都符合標準
據統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自2013年10月通水以來,至2021年,江都抽水站“動力”取水262.9億立方米,江都東閘“自流”引水281.66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水質好壞,關鍵看源頭。
能否調來干凈水?質量是對責任心的檢驗,難題是對創新力的挑戰。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揚州分局局長王永東說,“我們近10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截至目前已向北輸送優質水500億立方米,調水主干線水質全部穩定在Ⅱ~Ⅲ類,符合且優于北送標準?!?/p>
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位于揚州“長江江都三江營調水水源保護區”,這是揚州調水“源頭”。而南起江都三江營、北至寶應潼河,則屬于揚州南水北調主干線水功能區。
為確?!耙唤逅彼汀?,揚州堅決貫徹落實“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原則。2015年以來,在南水北調工程東線輸水廊道沿線1公里范圍內,規劃建設1800平方公里的生態大走廊;2016年以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推動長江揚州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源頭活水問題。
同時,為保障往北輸送的每一滴水都符合標準,水文水資源勘測機構在這個“輸水廊道”的9大關聯河道水體設置了14個監測站點,按照國家《水環境監測規范》,常年對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等22項水質指標進行實時跟蹤監測。
“對照國家南水北調水質要求,常年跟蹤監測結果顯示,‘長江江都三江營調水水源保護區’常年水質達Ⅱ類,已達到飲用水標準?!蓖跤罇|說。
從“源頭”到“龍頭”,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2020年11月,在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缺南豐”是我國水資源分布的顯著特點。
如何把南方的水調到北方?經歷50多年論證,2002年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建設。經過數十萬建設者的10多年奮戰,跨越半個世紀的調水夢想變成現實,充分體現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書現代“水經”,看大國重器。2013年,由13個梯級泵站構成的世界最大網絡化泵站集群建成投運。這個總長達1156公里的輸水廊道,取水“源頭”在揚州江都水利樞紐——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
近年來,揚州堅決扛起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的政治擔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從“源頭”到“龍頭”的系統治水指導思想,花大力氣、出大手筆,先后投入200多億元,建立完善調水區水源地保護、輸水干線沿線水污染防治、水質監測長效機制,挖掘放大水生態的綜合功能和內生價值,積極推進沿江產業結構布局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有力促進了東線水源區的水質持續改善和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提升,走出了一條以水定城、以水定業、綠色賦能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南水北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調水、節水、治水,“源頭”揚州正不斷守護一江清水徐徐北上,以這一世紀工程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綿綿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