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燈塔,指引你我前行的方向;文明是一縷春風,時時刻刻吹拂在我們心上;文明是一種精神,彰顯一座城市的溫度。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云港通過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中。
榜樣引領,構筑精神家園
道德為燈照亮人生,模范為塔引領航程,連云港市高度重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擦亮“一群好人·滿城春風”城市名片,用榜樣模范力量不斷涵養城市文明。
連云區依托“家門口”的紅色教育資源,組織赴“鄧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園進行沉浸式教學。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員冬訓的實效,活用轄區村史館、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挖掘吸納老書記、抗戰老兵、退休老師等充實“先鋒宣講隊伍”,根據各自擅長領域和宣講方式,開展特色宣講活動,以“小人物”講述“大道理”,以“微事跡”傳遞“正能量”,不斷推動黨的聲音傳到基層的“神經末梢”。
東??h牛山街道創新開展“實境道德講堂”,將道德講堂搬進生活小區,實景講述身邊好人的故事。這一期實境講堂的主人公是“江蘇好人”李玉蘭,她是鋼鐵社區有一位熱心助人、樂于奉獻的退休老教師,曾經在安峰小學教書,工作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燃燒著自己照亮著別人,到1999年退休時早已桃李滿天下,退休后,更是發揮著自己的余熱,為小區忙碌著。在給居民群眾講完自己的故事后,李阿姨還不舍離去,拿上清掃工具,帶領志愿者一起排排車輛、清清雜草、撿撿垃圾……在李阿姨的帶領下,更多居民主動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中。
文明實踐,化解急難愁盼
文明實踐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港城堅持為民惠民的創建理念,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打造一座“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
為促進刑滿釋放人員盡快適應、融入社會,成為遵紀守法、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有效解決 “三無”“三假”等罪犯刑釋難、安置難問題,近日,海州區司法局與海州區安置幫教協會、連云港鼎茂鮮果農場有限公司舉行鼎茂陽光幫扶基地共建協議簽約儀式。鼎茂陽光幫扶基地由海州區司法局主管,依托連云港鼎茂鮮果農場有限公司具體實施,海州區安置幫教協會負責支持保障,實行職責分開、獨立運行、共建共管?;鼐邆涫乘?、培訓、咨詢、輔導、救助等功能,熱心接納并幫助“三無”“三假”及生活、就業困難等刑釋解戒人員過渡性安置或臨時就業,可提供10個以上臨時性就業崗位供刑滿釋放人員過渡安置。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農業生產季節性情況組織矯正對象到基地開展大棚種植、水產養殖等技能培訓。
為全力做到全員核酸檢測“應檢盡檢”,提高核酸檢測效率,同時減輕村干部和志愿者們的負擔,云臺山景區云臺街道制作使用“核酸檢測登記小程序”提升核酸檢測效率,無需額外安裝軟件即可使用。村民只要在核酸檢測前登記個人姓名,就可以在電腦上進行個人姓名的信息登記,在后臺,工作人員能實時接收信息,統計分類后與各村常住人口登記表進行比對,及時將未檢測人員信息反饋各村社,各村社及時電話或上門督促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確保檢測不漏一人。
志愿服務,傳遞溫暖力量
群眾的需要在哪里,志愿者就服務到哪里。港城發動廣大志愿者,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努力完成群眾的“微心愿”將暖心的志愿服務送到家門口,營造了互幫互助、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
近日,為弘揚“愛老、尊老、敬老、助老”的社會傳統美德,蒲公英志愿服務中心組織手藝精湛的青年美發師志愿者,走進贛榆區青口鎮繁榮社區,開展“關愛老人 愛心藝剪”公益活動,為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打理形象和個人衛生?;顒舆€邀請醫務工作者給老人測量血壓,檢查身體、提供健康咨詢,暖心又貼心,為老人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灌南縣三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者創新志愿服務方式,建立志愿服務小組,通過制度保障和貼心服務,為群眾解難題,辦好事。生產幫扶組,在夏秋兩季大忙季節,幫助聯系機械、種子、化肥農藥等;民生服務組,給受助對象諸如自來水管道、家用電器小維修,便民超市生活必需品的平價服務;文化娛樂組,主持開展弘揚精神文明的小品、相聲和舞蹈戲曲的表演。在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中,實踐所還專門修訂和完善了志愿服務工作、志愿服務管理、志愿服務項目設置等規章制度,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家政服務、治安巡邏、農業技術、政策法規等涉及志愿服務所需的業務學習和培訓。今年以來,鎮、村和社區共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20余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2000余件,有效服務群眾8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