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什么?是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有序排隊的自覺行為,是穿梭大街小巷開展志愿服務的最美笑容,是斑馬線前“車讓人、人守規”的動人風景……你我的文明,就是城市的文明,人人都代表著這座城市的形象。
記者從1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通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南通第一部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
用法治為文明護航
文明行為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城市特色。近年來,南通市文明城市創建堅持常態長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南通全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滿堂紅”——市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如皋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啟東市、海安市、如東縣創成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通過制定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樹立鮮明的價值導向和文明標尺,弘揚美德義行,更好體現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公民的價值準則,為道德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進而保障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笔腥舜蟪N瘯üの敝魅螐垚燮冀榻B說,以法治方式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提高全國文明城市考核權重,推動解決城市治理中的重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1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啟動《條例》的立法程序,組建了立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2021年11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條例》。2022年1月14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準了《條例》。
作為南通市首部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頒布實施,是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設進入法治化、規范化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對于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社會文明程度、群眾幸福指數,鞏固提升南通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有著里程碑意義。
不文明行為將被處罰
據了解,《條例》主要規定了立法目的、適用范圍、各方職責、文明行為倡導、不文明行為治理、推進與保障、法律責任等內容。
第一章總則,規定了政府及其部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人民團體、居(村)民委員會、行業協會,以及國家工作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的工作職責。第二章文明行為倡導,規定了見義勇為、慈善公益、無償獻血、志愿活動、綠色低碳生活、文明就餐等倡導性文明行為,明確了具體的促進舉措。第三章不文明行為治理,規定了不文明養犬、違規燃放煙花爆竹等十五類重點治理的不文明行為,明確了治理工作機制和舉措。第四章推進與保障,規定了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文明單位創建、文明學校和文明家庭建設、文明行為記錄和激勵機制、網絡文明建設等推進保障舉措。第五章法律責任,對公共場所散發商業廣告、傳單、六類不文明養犬行為,設定了行政處罰。第六章附則為條例的實施時間。
在公共場所散發商業廣告、傳單影響環境衛生的,攜犬出門不系犬繩的、攜犬出戶不即時清除犬只糞便的……市民們注意了,今后你的這些不文明行為將受到處罰?!稐l例》堅持以人為本、獎懲結合、社會共治原則,以鼓勵獎勵性規范與適當數量的強制性規范有機結合,增強社會成員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觀能動性。
人人文明處處文明
“文明立法,貴在執行,貫徹落實好《南通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笔形麄鞑扛辈块L、市文明辦主任盛慧琴介紹說,市文明辦將持續推動《條例》的貫徹落實,努力使《條例》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不斷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程度,讓人人文明、處處文明成為南通最亮麗的風景。
強化示范引領。依托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各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和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優秀志愿者等先進典型的榜樣示范作用,大力開展文明交通、文明養犬、環境美化等志愿服務,切實引領市民群眾自覺踐行文明行為。
加大宣傳普及。組織各地、各部門開展《條例》宣傳月活動,以宣講培訓、展覽展示、發放單行本等方式,開展《條例》進單位、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活動。在全市新聞媒體、網絡媒體等開設專題專欄,廣泛深入宣傳。依托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運用平臺開展普及實踐活動。
推進評估監督。制定文明行為評估辦法,定期對重點治理工作進行評估,并開展社會調查,做好民意征集和測評工作。同時,將開展“文明萬象隨手拍”征集活動,報道典型案例,及時曝光不文明行為。
完善禮遇幫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配套機制,特別是建立健全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的禮遇和困難幫扶機制、志愿服務的回饋激勵機制等,以制度完善體現對道德模范的尊敬和關愛,對文明行為的激勵和弘揚,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
(記者盧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