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5月17日召開的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和加裝電梯工作調度會上獲悉,2022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方案已出臺,全市共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25個(含片區、單體樓),涉及建筑面積248萬平方米、793棟房屋、26403戶,預計投資81282萬元。5月下旬至11月,各地全面開展集中改造,力爭11月底前完工率達到100%。
改造原則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據了解,本年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基本原則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規劃引領、設計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改造,統籌兼顧、協同推進,建管并重、共建共享。
按照“市級指導、縣(市)區主抓、部門協同”原則,積極推行市場化運作,探索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模式、居民積極參與的多方監管改造模式等。
按照“高站位、寬視野、大格局”標準,立足解決老舊小區功能缺失、設施不足等問題,推動居民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
按照“優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便民利民”思路,結合小區特點和設施現狀,在尊重民意基礎上,對實施項目量體裁衣、分類改造。
供水、排水、供暖、燃氣、路燈、通信等專項改造做到同步設計、同步會審、同步施工,有效杜絕重復施工擾民和建設浪費等問題。
注重改造標準和改造成效,加強施工質量和安全管控,規范文明施工,提升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突出黨建引領,強化居民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意識,自覺接受居民監督,實現共建、共享。
改造內容
分3類進行改造
據了解,本年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分為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3種類型。
基礎類: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主要是解決老舊小區功能缺失、設施不足等問題,對供水、排水、強弱電、綠化、道路、環境、消防、安防、垃圾分類等基礎配套設施實施的一般性改造,包括疏通維修排污管道、序化架空線路、修補屋面漏水點、維護更新消防設施等。
完善類:在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為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改造內容,主要是對供水、排水、強弱電、綠化、道路、環境等基礎配套設施實施的提升改造,包括雨污分流、管線入地、屋面出新、增建消防栓、配備滅火器材、加裝電梯等。
提升類: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打造宜居住區實施的改造內容,主要是對基礎配套設施進一步的提升改造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的提升改造,包括實施屋面平改坡、增設微型消防站、增設立體停車設施、口袋公園、設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或便民服務中心等。
市住建局要求,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和居民需求,細化改造內容清單、標準和支持政策。結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合理拓展改造實施單元,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有序開展綠色社區創建和完整居住社區建設。
改造要求
匯聚合力高質量高標準完成
為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市住建局圍繞強化組織領導、堅持以人為本、嚴把設計招標關、嚴格施工管控和驗收、加強統籌協調、落實長效管理、加強督查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配合,指導各地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各項工作。
在規劃設計方面,施行“一區一案”,著重解決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和功能缺失問題,確保方案符合實際、彰顯特色、體現民意。同時,把改造工作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同步推進,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物業管理模式,老舊小區改造后要普遍開展基本保潔、基本保綠、基本保修、基本保安的“四基本”物業服務,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單元、物業管理單元和社會治理網格單元的“三網融合”,促進改造后的小區后續維護更新步入良性軌道。通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小區可封閉管理,實現物業管理服務全覆蓋,并推動與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單元深度融合,使物業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本報記者 范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