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集的黃桃、房村的梨、何橋的土豆、大許的“雙辣”、劉集的葡萄、臺上的草莓……在銅山,越來越多的鄉村有了愈加鮮明的產業“標識”。
靠特色突圍出圈,銅山鄉村振興找到了可持續的強勁發展動能。
來自銅山區農業農村局的一組數據顯示,借勢特色產業發展,銅山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幾年持續攀高,達到27760元。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銅山鄉村,探尋銅山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密碼”。
產品“出圈”,發展有底氣
5月15日,走進位于黃集鎮呂樓村的新思路果蔬采摘園,園主韓維良正在聯棟冷棚內疏果套袋。
同行的區農技專家郝祥利,指著剛疏完果的桃枝告訴記者:“別看這一枝上只留了兩三個果,產量不會高,但質量有保障,肯定不愁賣?!?/p>
韓維良種了多年桃,以前可不這樣種,“早些年,咱們這兒露天種桃,眼睛全盯著產量。舍不得疏花疏果,可這樣一來,產量雖然高,但桃子在市場上卻賣不上價,一樣掙不到錢?!?/p>
不僅掙不到錢,還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
2018年,“溫比亞”臺風帶來暴雨,韓維良的桃園受淹,一夜之間,多年的辛苦毀于一旦。
那時,正值銅山大力發展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示范帶,給了韓維良重新再來的機會。
借助開發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示范帶給予的每畝600元政策扶持款,韓維良在呂樓村包下300畝地,建起新思路采摘園。
新思路采摘園走上新思路,就是做強特色產業,靠品質說話。
種植的品種,改成了黃金蜜系列、油蟠系列等優質品種。改進種植技術,加大種植行距,實現機械化作業。這幾年,園內陸陸續續建了七八個聯棟冷棚,“不僅可以規避雨水,還可以把黃桃上市的時間提前一周左右,價格也高20%到30%?!?/p>
在自家園內,種桃的復合肥換成了有機肥,原先的滴溉換成了水肥一體化的微噴管……
在周邊的桃園里,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也通過一次次的培訓活動,從新思路擴展開來?!艾F在,園主們一起交流都不再提增產多少,像我們畝產控制在1500斤,產量不高,但品質有保證,這季的黃桃6月上旬就能上市,光靠訂單就能銷出大半?!表n維良告訴記者。
在韓維良的帶動下,呂樓村建起了12個成規模的桃園,種植面積2000畝左右?!霸纫划€桃的收益5000元左右,現在可以達到15000元到20000元。嘗到了甜頭的種植戶們,把品質看成了最珍貴的羽翼,優果率能達到90%左右?!表n維良說。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產品必須先拿得出手。銅山在綠色發展上做文章,通過加強園區綠色、有機產品論證、品牌培育和環境治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多種途徑,促進綠色發展。目前省級園區有4萬畝小麥、4萬畝水稻、12萬畝果蔬成功通過國家級認定,45個產品榮獲綠色、有機產品認證證書,“二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比重達到93%。
“抱團”取暖,發展有力量
走進位于房村鎮的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銅山(梨)推廣示范基地,蘇翠梨促控設施栽培技術正在新建的8畝梨棚內實驗。
“這個技術是與南京農業大學聯合實驗的課題,在國內也算創新之舉?!被刎撠熑藦埡聘嬖V記者。
“新技術效果咋樣?”一位合作社的社員迎面走來,拉著張浩關切地詢問。
早些年,種植戶的心可沒有這么齊。
“種梨樹,在房村有傳統,那時候,當地的村民大多只種一兩畝,分散經營,各自為戰,自己人跟自己人‘打仗’,來收購的客戶趁機壓價,大家的收入都不高?!?006年,鎮里成立了合作社,到如今,已發展到股東36個、社員188戶的規模。
“2018年,合作社特色產業年產值1000余萬元,到去年,這個數字變成了7000萬元?!痹趶埡瓶磥?,2018年,是房村特色梨產業的發展“元年”。而這一年,宮品果品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為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銅山(梨)推廣示范基地。
在示范基地門前懸掛的牌子上,4位專家的名字排成一列,很是醒目。
“這4位專家對我們的技術指導,都有明確的方向,比如說,藺經老師主要給我們進行遺傳育種的技術指導,陳宗元老師的方向主要是高效栽培,朱守衛老師幫助我們梨樹種植期實施綠色防控技術,王小治教授主要是測土配方技術,不僅增加了產量,也提升了產品品質?!睆埡聘嬖V記者。
品質讓房村梨產業有了做優的底氣,而“抱團”發展則讓房村梨有了做大做強的實力。通過合作社的示范,房村種植的梨品種從原先的黃冠換代成了蘇翠一號和秋月,價格從每斤2元賣到了每斤8元。合作社通過對社員采取不定期技術培訓、田間巡回指導,帶動社員采用新技術。
“這個棚里種的是去年栽的15個樹形,今年看來,Y形比疏散分層型更適合,可以更好地實施機械化,也能大力節省人工,今年我們準備帶動社員種植?!睆埡普f。
抱團,使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成為房村梨產業發展的共同動力,示范基地的帶動引領作用也得以最大限度發揮。規?;膬炠|果品生產,也讓合作社拿下了來自廈門的大單,“產品數量和品質有保證,在價格上也有了話語權,不再像以前那樣,任人‘宰割’了?!?/p>
抱團,也讓合作社有了合力辦大事的能力。去年,合作社投資數百萬元興建保鮮庫,輻射周邊果園1800余畝,“通過延長果品上市時間,可以做到四季有果,僅此一項一年增加400萬元的收益?!?/p>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必須走規?;l展道路。銅山在聯動發展上下功夫,重點編制實施黃河故道、五環路、東部片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構建形成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帶、五環路城郊都市農業示范帶、西北部高效農業示范區、東南部精品農業示范區、北部沿微山湖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區、東部循環農業示范區“兩帶四區”現代農業新格局,著力提升產能、提升品質、提升效益,打造鄉村產業發展高地,形成區域增長極和鄉村經濟戰略支點。
延鏈強鏈,發展可持續
王倩家庭農場農場主楊茂峰在沿湖農場種了幾十年的地,這幾年種植的面積不斷擴大,原因無他,“就是覺得種地越來越有奔頭”。
楊茂峰種糧絕不是一帆風順。早些年,他種植山東的小麥品種,由于品質不佳,收成受損,“畝產僅1000斤左右,一畝地的收益不足百元?!?/p>
就在楊茂峰為種啥品種犯難時,沿湖農場成立起了家庭農場聯盟,由聯盟出面,與當地的龍頭企業華升面粉達成了合作,“種啥品種,華升給參考,收獲時,直接賣到企業,銷路不愁?!?/p>
有了大企業的托底,去年一年,沿湖農場新流轉土地面積四五千畝,流轉土地總面積達到14000余畝,精品小麥種植的特色產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而特色產業,也帶動了龍頭企業大項目的上馬,形成了發展的良性循環。
依托沿湖及其周邊20余萬畝優質小麥基地,華升面粉廠持續擴大產能,年產能30萬噸的華升面粉二期投產后,銅山區將具備百萬噸糧食加工能力,收購小麥價格遠高于周邊縣區,使得老百姓種出好產品、賣出好價格。
單集鎮地勢偏遠,鄉村振興基礎薄弱。這幾年,靠著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的帶動,也走出了特色發展之路。銅山區統籌各項目村扶貧資金,委托銅山牧原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場,項目建成后,豬舍產權歸各項目村集體所有,銅山牧原承租運營并在每年10月31日前按照年均10%的收益率進行分紅,促進了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增收。
大許是傳統的農業鎮,這幾年通過不斷培育壯大了江蘇農愛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市愛迪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了大蒜產業集聚,優質大蒜種植面積達到5萬余畝,不僅進一步拓寬收購、銷售等渠道,也為群眾解決了大蒜銷售問題,提高了銷售價格。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銅山區在延鏈強鏈上花力氣,全力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制訂實施農業全產業鏈培育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優質糧油、生態果蔬、綠色生態畜牧產品三大重點全產業鏈,全面落實區級領導推進的“鏈長制”。圍繞產業鏈建設,進一步優化加工業布局,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主產區布局,向鎮、村延伸,把更多的加工增值效益留在農村,實現“村、鎮、區”三級聯動。目前全區共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0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4家,2021年省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額96億元,全市第一。全區有80%以上的農戶逐步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生產鏈條中,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特色產業”的農業增收致富之路。本報記者 李昌海 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