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蘇城的多家博物館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圍繞“博物館的力量”這一主題,用底蘊深厚的江南文化讓城市更具特質和能量。
大師展覽、青年手工藝展同日亮相,博物館力量更加澎湃
在5月1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蘇州博物館用多場展覽和活動,來體現這座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精妙所在。
“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在蘇州博物館本館開展。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是蘇州博物館與北京畫院的又一次合作,共展出黃永玉先生78件(套)版畫作品及木刻版若干,時間跨度自上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主要包括為小說、詩歌、寓言等諸多經典文學作品所作的版畫插圖,引人入勝、形神兼備的肖像版畫,還有一系列反映時事與社會發展的重大題材作品。 蘇州博物館黨總支書記、副館長謝曉婷介紹,黃永玉先生得知自己的展覽在蘇州博物館開展,特別興奮和激動,“98歲的黃老專門為蘇州博物館錄制了一段視頻,他把視頻中的手稿捐贈給我們,還用毛筆又重新謄寫一遍以示隆重?!睆奶K州走出去的著名畫家楊明義,與黃永玉先生相識49年。得知黃永玉先生的展覽在蘇州博物館亮相,楊明義特別撰文《黃永玉的版畫,蘇州人的眼?!?,由引力播新聞客戶端首發,以表欣喜與祝賀。
在紛繁多樣的城市文化大觀園中,民間工藝是最直觀、最耀眼、最能反映地方文化的藝術。5月18日,“蘇韻流芳——青年手工藝展暨大賽”在蘇州博物館西館舉行。手工藝如何通過青年人煥發新的活力與光彩?手工藝如何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部分?青年手藝人和專家帶著觀眾一起走進展廳,找尋答案。
探索“展覽+劇場”互動展示方式,有機會就去博物館里當演員
明清年間,蘇州絲綢生產規模居全國之冠,“桑拓遍野,人人習蠶”,“東北半城,萬戶機聲”。某一年的夏至,在蘇州最負盛名的“宏慶泰”,行業內翹楚齊聚一堂,圍繞絲織業圖存求變,銳意革新,《夏至·宏慶泰》的故事從這里開始。5月18日,蘇州絲綢博物館圍繞這個故事發布的“展覽+劇場”互動展示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蘇州絲綢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以蘇州近代絲織行業為內容,策劃《夏至·宏慶泰》展覽,挖掘紗緞莊、綢緞店、經絲染坊、繡莊、機戶、機殼作6個業態和6件行業代表性文物內涵,展現百年前蘇州古城絲織業的獨特面貌。結合展覽,蘇州絲綢博物館與專業團隊創作了原創故事、虛擬人物和演繹劇本,在展廳打造宏慶泰紗緞莊、寶豐綢緞莊、百花染坊、云華繡莊、機工作坊、史記機殼作以及宏慶泰廳堂、富春樓茶館、西山消夏灣實景空間,讓觀眾選擇人物角色,演繹故事。配套線上故事展為觀眾提供歷史背景、故事介紹、絲綢知識、文物解讀和古城絲綢遺跡地圖,幫助觀眾更好地沉浸演繹,在虛實融合的故事中扮演另一個自己,一起體驗博物館的嶄新打開方式。據悉,不久之后,觀眾就有機會在蘇州絲綢博物館里過把演員癮。
數字藏品上新了,博物館擁抱元宇宙后越來越潮
數字技術是強化博物館可及性的重要手段。正如國際博協就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所作闡釋中指出的那樣:博物館已經成為創新的樂園,數字化創新讓博物館更容易接近和參與,幫助觀眾理解復雜且精細的概念。吳文化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等蘇城博物館推出數字藏品,讓博物館愛好者們真切感受到擁抱元宇宙后的博物館越來越潮。
蘇州絲綢博物館圍繞《夏至·宏慶泰》主題文化項目,在線下實景展、劇本演繹和線上故事展基礎上,與專業團隊合作,對展覽展品進行二次創作,把文物變成故事主角們的日常衣著、服飾紋樣和織造工具,讓博物館觀眾來收藏。5月18日10時30分,蘇州絲綢博物館的數字藏品在淘寶·阿里拍賣平臺正式上線。
吳文化博物館攜手專業平臺,以青年藝術家的吳地國寶再想象作為系列主題數字藏品,開啟一場針對博物館數字化傳播的極具想象力的實驗,以期用信息技術激發文物價值闡釋和傳播。到今年7月,吳文化博物館共計將在專業平臺上新8位青年藝術家的14件作品,這也是首套成系列的博物館文物再創作的數字藏品。5月18日,吳文化博物館推出的數字藏品同樣受到了業內外的關注。(本報記者 梅蕾)